数字技术融合空间创意,沉浸式文旅如何乘势_江苏频道
来源:新华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8-10 07:30:03

原标题:数字技术融合空间创意,沉浸式体验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

大风起兮,沉浸式文旅如何乘势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日,文旅部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,涵盖沉浸式演艺、沉浸式夜游、沉浸式展览展示、沉浸式街区/主题娱乐四大领域。随后,又公布第一批24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,江苏3个项目入选,分别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(流动的文化)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、苏州湾数字艺术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、拈花湾夜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,入选数与上海并列第一。

放眼国内,沉浸式体验已覆盖新型文旅消费诸多领域,成为众人追捧的“香饽饽”。以“沉浸式”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空间创意的融合创新,也为我省文旅市场加快复苏注入强劲动能。沉浸式文旅与传统旅游项目相比有什么特色?“沉浸感”何以吸引游客和观众?未来沉浸式文旅应该如何创新发展?

“无沉浸不文旅”,“沉浸+”解锁N种新玩法

在博物馆化身“景中人”沉浸式游览,在沉浸式剧场体验“观众即为演员”的深度互动,在主题乐园、个性化餐厅感受沉浸式消费的魅力……当前,“沉浸式体验”大有成为文旅和商业“标配”之势。

炎炎夏日,也没有阻挡游客前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的热情。一大早,博物馆入口处就排起长龙。记者随着人流步入“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”,开启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。无需佩戴专用眼镜,裸眼3D“一镜到底”穿越大运河沿岸8省市的17座城市,大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烟火气息似乎近在咫尺、伸手可触。

“沉浸+景观”,让“看景”变“入景”。“五屏环绕,运用环幕、投影、裸眼、红外技术以及AR/VR等多媒体语言,全流域、全时段、全方位地展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。”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,自开馆以来,“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”是人气最旺的“打卡点”之一,今年“暑期档”更是空前火爆,一票难求。

“沉浸+互动”,让“网红”变“长红”。在无锡拈花湾,入园处激光与雾森结合,犹如一条时光隧道。在鹿鸣谷“梦回唐樱”元宇宙体验中,游客戴上MR眼镜,可与场景中小鹿、樱花等互动,感受真实生动的元宇宙沉浸式体验,进一步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。“有空灵的禅乐,有鸟叫虫鸣,视觉和听觉效果都很震撼。”带女儿从重庆来无锡的游客贺颖对记者说。

“结合唐风宋韵的景观建筑形态和氤氲诗意的生态环境,把智能科技、数智体验融入小镇旅游,形成以拈花湾为主体的夜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。”无锡拈花湾景区总经理朱唯丹说,拈花湾已成江南地区智慧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“沉浸+叙事”,让“故事”变“现实”。在淮安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,4D体验项目“铁道游击”带领游客协助游击队员完成占领火车站、炸毁桥梁、夺取“敌军”物资的艰巨任务;大型室内有轨漂流项目“致远致远”,让游客仿若亲历洋务兴起、海战爆发、致远沉没等重大历史事件……开园半个月以来,已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,最高日客流量突破万人次。

在南京、苏州等地,一些沉浸式主题娱乐、演艺活动等,也成为游客“打卡”的网红项目之一。打开演出票务APP搜索“沉浸式”,仅在南京就有9个演出项目,其中《疯狂理发店》《南京喜事》《方橙市大侦探》《火蔷薇》等颇受欢迎。以最火爆的《疯狂理发店》为例,7月份南京站首演的21天内,共有3800多名观众进场观看,每场演出全都爆满。

文旅文创相辉映,“文化+”打开想象新空间

业内人士认为,沉浸式体验不只是炫目的声光电营造的氛围,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。从当地文化中提取典型文化要素,聚焦打造特色文化符号,为场景注入灵魂,让观众能够融入其中,与场景建立情感共鸣,这是打造高品质沉浸式场景的关键。

在打造沉浸式场景时,每一个细节都大有讲究。比如同样是夜游,西安“大唐不夜城”华灯璀璨,而苏州沧浪亭里的沉浸式昆曲《浮生六记》则恰恰选的是不太亮的灯光,究其原因,前者要表现大唐盛世的繁华,而后者则是为了与园林的幽静、昆曲的审美相匹配。“不管是强烈的感官震撼,还是清淡的心旷神怡,浓妆淡抹的美感都来自于对当地历史、文化属性的深度挖掘。”

打造高品质沉浸式场景,要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禀赋,打造适配度高的独特IP。扬州瘦西湖景区选择以唐诗作为沉浸式体验主题,打造“二分明月忆扬州”的大型沉浸式夜游:春波桥上,“李白”送别好友“孟浩然”;五亭桥下,“张若虚”立于船头吟诵《春江花月夜》……景区工作人员介绍,今年瘦西湖景区夜游的营业收入预计有5000万元,已超过传统门票收入。

与其说人们是在为新技术带来的“新鲜感”买单,不如说是在为技术营造的共情、共鸣以及体验感买单。在《疯狂理发店》南京站联合投资人刘宇哲看来,沉浸式的新空间演绎之所以如此受欢迎,是因为它打破了“第四堵墙”。在传统戏剧舞台表达中,舞台与观众有隔绝。而沉浸式演出,观众与舞台“融为一体”,实现观众与舞台双向奔赴。

“沉浸式消费”一骑绝尘,关键在于它抓准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,从客群角度出发,提供产品的同时,也提供“氛围感”。近来在餐饮赛道大受追捧的“沉浸式小酒馆”,成为年轻人下班后小酌一杯的好去处,也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。

迭代升级空间广阔,“体验+”还需再加一把力

今年以来,省文旅厅持续做好数字赋能文章,打造了“云上博物”“炫非遗”等一批富有创意的沉浸式体验项目。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说:“拥有参与感、互动感、新奇感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国内市场主流的文旅新业态,我们要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,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、新IP。”

政策支持、技术赋能、文化助力,使得沉浸式产业边界不断拓展、业态和产业也日趋多元化,但与此同时,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,也存在乱象。

“游客不怕贵,就怕体验不好。”来自武汉的游客李岚告诉记者,一些沉浸式项目看起来很炫,但游客没有太多的体验感,“并没有真的沉浸进去,类似于花钱看了一场小电影。”

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在调研中发现,有的主打沉浸式体验的景区亮点少,缺乏让人惊喜连连、沉浸其中的高品质场景,让消费者认为“不值”;有的主打科技体验的项目使用的是一般性技术,缺少新意,代入性弱,体验效果差;有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因为投入较大、同质化高,缺乏有效的新型运营模式作为支撑,使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。

任何新事物的产生,都有内在的推动力。

“厘清沉浸式消费背后深刻的经济逻辑,至关重要。”吕永刚认为,沉浸式消费之所以受到青睐,一是沉浸式文旅为消费者提供“身临其境”的场景体验,契合更好满足人的高阶需求的底层逻辑;二是沉浸式场景通过功能、品质、服务升级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,体现了以高质量供给侧应对更高层次需求的商业进化逻辑;三是沉浸式消费从昔日小众奢享走向大众化的日常,得益于庞大市场规模拉低综合成本的市场驱动逻辑。沿着这个逻辑链条出发,才能找准沉浸式消费未来增长的方向和发力点。

“我省沉浸式业态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。”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坦言,比起一些兄弟省市,我们还缺乏一些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顶尖沉浸式文旅项目,亟需以头部企业、重磅项目引领,带动整个文旅产业迭代升级。沉浸式文旅大有可为,政府和市场应各司其职,合力助推这一新业态健康发展。

“沉浸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”吕永刚认为,供给方要尊重消费规律、市场规律,通过场景焕新、产品迭代、理念升级,精心打磨产品、做强功能体验、提供优质服务。政府部门也要加强规范引导,推动沉浸式消费健康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。(王梦然 刘海琴 陈洁 付奇 陈立民)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起点手机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